大城,帕那空思阿瑜陀耶 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泰國工作期間,總嚮往能造訪那些有深度文化底縕的府城,大城即是心目中名列前茅的選項之一;而受到泰國電視劇「天生一對」熱播的影響,「大城 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一日遊景點。大城在14至18世紀時極為繁榮,是當時重要的全球外交、商業中心、及高國際化程度的城市之一;古王朝一方面顯示了文明自身的獨創性,另一方面亦反映出其吸收、消化外來潮流的能力。城市內的大型宮殿和寺廟,如「瑪哈泰寺วัดมหาธาตุ」和「帕席桑壁寺วัด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等,在展現工藝精巧的同時,也是其文化的傳統體現。
大城,是大城府的首府,亦即古時阿育他耶王朝 อยุธยา Ayutthaya(又稱大城王國,西元1351至1767年)的行政中心,阿育他耶王朝取代了素可泰王朝,打敗了高棉帝國(即「吳哥王朝」),征(收)服了大片土地,惟於西元1767年被緬甸貢榜王朝(為緬甸最後的王朝)大規模入侵攻占,城市遭受破壞、焚毀,導致王國的崩潰。鄭信復國後將都城南遷至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朝,在現址大城東方周邊重建新城,而舊城廢墟現為世界文化遺產「阿育他耶歷史公園」所在地。
建議到訪的遊客不彷放慢您的腳步,亦可分成幾個部分來細細品味古城的美:
- 造訪融合多元文化建築藝術的邦芭茵夏宮及安娜教堂,享受彷彿置身歐洲的錯覺。
- 到泰國蝦中央批發市場找間餐廳大快朵頤一番。
- 隨著穿越劇的腳步,在交疊時空中來場歷史文化之旅。
- 走訪大城水上市場、復古夜市,體會古城悠閒步調。
【泰國。大城。一日遊】享受彷彿置身歐洲的錯覺~造訪融合多元文化建築藝術的邦芭茵夏宮及安娜教堂就對了!!!
【泰國。大城。一日遊】皇室圖騰在外、花窗玻璃在內、黑白大理石交錯在下、大城時期佛陀在上,精緻細膩,獨一無二,值得探訪的安娜教堂!!!
【泰國。大城。一日遊】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來到大城一定要來大快朵頤的泰國蝦餐廳~ร้านอาหารกุ้งเพื่อนแพรว閃亮亮蝦朋友餐廳~
以下文章舖陳係以創建年代為排序,主軸以歷史沿革、建築風格為主,期使讀者能對大城的時空背景、工藝技術有更深的瞭解~若覺得文字篇幅過長,亦可滑滑照片、欣賞美照即可,畢竟「大城王國」可是泰國一個相當輝煌、鼎盛的時代啊!!!
先來段影片,再配上文字~更有想像空間哦~
由曼谷北上,先後參觀了邦芭茵夏宮、安娜教堂及慕名到閃亮亮蝦朋友餐廳飽餐一頓後,隨著車程、沿著護城河進入大城古城內。大城王國建於一座島嶼之上,周圍係由湄南河、巴塞河和華富里河三條河流環繞其中,主要建築周圍均有道路、運河、溝渠環繞,城市大大地利用周邊三條河流,通過獨特的水力系統對河水進行管理,其技術在當時是極為先進的;又因大城王國座落於暹羅灣灣頭戰略地理位置,與印度、中國的距離幾近相等,上游地勢又可以有效應對擴張中的阿拉伯和歐洲勢力,以便王朝擴大並鞏固自身地位及領土,及填補高棉帝國(吳哥王朝)衰落後遺留下的中南半島地區勢力空洞,於是大城王國成為了地區性和世界性的經濟、貿易中心,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樞紐!
另外,大城王國與世界各地的諸多國家均互遣外交使臣,其中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印度、中國和日本,且外國人也能在朝中擔任要職,並且在城市中生活(現今葡萄牙村、荷蘭村、日本村等遺址即為泰國美術部於西元1997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為世界遺產),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則居住在皇宮下游,帶來了各自的建築風格,從現存的藝術作品和建築遺址中亦能領略些許外國人對大城王國文化的深遠影響。
而我對大城王國最早期的印象並非來自泰劇「天生一對」,而是來自於泰國電影「納瑞宣國王傳奇 ตำนาน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เรศวรมหาราช」,電影年代就設定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取景地就是在大城,原汁原味的還原了大城王國的一段王子復國重要歷史;由於大城王朝的各式經典廟宇都有其獨特代表風格或歷史沿革,建議到訪的遊客能先行在網上參考一下相關資料、準備些功課,更能真正的體會古典與歷史的美。怕大家麻煩,我先幫大家查詢了各大中、英、泰相關網站,先把功課做好、做滿,礙於篇幅限制,不足的部分再自行拜求谷歌大師囉!接下來隨著我的腳步逐一探訪大城王國古城裡最具特色的古寺遺蹟吧~
- วัดพนัญเชิงวรวิหาร 帕南春寺(亦稱三寶佛像,為華人信仰中心,距今約有69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本寺為歷史悠久的寺廟,創建年代不可考,據書面資料約於佛曆1867年(即西元1324年)即供奉在此,泰國華人稱為「三寶公寺」。相傳當年「明朝三寶太監鄭和」兩次下西洋,期間造訪泰國均曾前往帕南春寺祭拜祈求航行平安,鄭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後來被明朝策封為三寶太監,因此寺裡的大佛被華人尊崇為三寶公佛,以紀念當時曾兩度拜訪大城府的「明朝三寶太監鄭和」。另大城王國在當時為一繁榮經貿中心,加上來自中國東南省份移民者眾,經貿往來均信仰三寶公佛保祐航行平安,因此華人信徒繁多、絡繹不絕、香火鼎盛、堪稱一絕!
主殿佛像為伏魔式佛像,全長高約19公尺、寬約20公尺,全泰國僅有三處,分別位於大城、曼谷「甘拉耶納密寺 วัดกัลยาณมิตร 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及北柳府「烏拍帕狄卡藍寺 วัดอุภัยภาติการาม(โรงเจเม่งเต็กตั๊ว)」。
佛陀法相莊嚴、慈悲,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在網路泰聖佛軒亦註記一個傳說,相傳西元1765年,泰緬戰爭爆發當時,在緬軍即將發動攻擊之前,這尊佛陀雙目竟流下眼淚,此景也讓當時的先知及百姓知道泰緬一戰大城將會大敗,神蹟不徑而走,自古流傳至今。
偏殿供奉佛像。
右偏殿供奉佛像。
偏殿亦有精緻壁畫可供觀賞。
在大城眾多寺廟中的壁畫中,大多可看到經典的大城復國王子納瑞宣與緬軍皇太子的大象決鬥,亦稱「大象之戰」。
左偏殿供奉佛像,其塑像風格明顯與右偏殿不同,均值得細細品味!
(部分資料參證泰文維基百科วัดพนัญเชิงวรวิหาร
納瑞宣
千佛之國 河畔的晨鐘聲聲;
YoYo's Garden;
泰聖佛軒)
- วัดใหญ่ชัยมงคล 崖差蒙空寺(大勝利佛古寺,33重天鐘形寶塔,距今約有66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西元1357年,大城王國烏通王(即大城王國第一任國王,亦稱「拉瑪鐵菩提一世」)兩位王子死於霍亂病,於是國王下令火葬後於火葬場建造一座皇家修道院(含紀念塔及講道廳),並以王子之名命名為 วัดป่าแก้ว Wat Pa Kaeo 水晶森林修道院,即為本寺前身,亦為古代僧侶前往錫蘭(現稱「斯里蘭卡」)修行後返泰的禪修場所(修道院);就泰文字意有高塔、成功、勝利之意是因為西元1592年(佛曆2135年),當時大城復國王子(Naresuan,納瑞宣)率兵對抗緬軍復國勝利(亦即「大象之戰」),返回大城後於本寺擴(增)建了高(主)塔,象徵贏得勝利,故本寺亦稱「大勝利佛古寺」!
(經查Ayutthaya2020.com網路資料顯示,大城王國早期,皇家葬禮沒有專屬特定區域舉行火葬儀式,當國王去世時,再選擇一個特定地域進行相關葬禮儀式,而儀式結束後,火葬場即新建為寺廟,主用於禮拜、祈禱、祈福。)
主塔開放參觀,循階梯直上可遠眺四周美景;相較大城其它景點,此寺修葺相對較為完善!
主塔中央許願井(原為聖物室),可將銅錢丟往井中,祈求好運~
據說左、右兩尊佛陀原本是藏在方形建築物裡頭,後因年久失修,紅磚坍塌才露出佛陀,也正因為如此佛陀未遭緬軍入侵大肆破壞,尚得以保存完好~
錫蘭式高塔高聳入雲,若能配合光照,拍起來更增幾分味道,據說黃昏時分是拍照最佳時刻喲~
(經查網路資料HISTORY OF AYUTTHAYA,由此塔的選址地(古時為運河環抱)及其建築概念觀之,應是仿照印度教、佛教宇宙論中須彌山(Mt. Sumeru)、宇宙海洋、三十三重天等為打造意象。)
(上圖翻攝自泰文維基百科Wat Yai Chai Mongkhon,為泰國考古遺址照片,美術部門註冊號碼CC BY-SA 3.0)
這是本寺的另一個亮點,在主塔的後方,有一群圍繞著主塔的白色佛群講座場,亦象徵聽著釋迦摩尼佛陀講道的僧侶。
(上圖翻攝自Wat Yai Chai Mongkhon,Ayutthaya)
小臥佛亦是本寺另一個亮點,據說把銅錢緊緊地貼在臥佛的腳底,就能帶來好運~
成排的佛陀亦是本寺的一大特色,或許你(妳)也注意到了,這裡也與「三寶公寺」一樣,可以購買黃袈裟為佛像披上,也算是功德一件哦!
(部分資料參證泰聖佛軒
泰文維基百科Wat Yai Chai Mongkhon
維基百科須彌山
忉利天
Wat Yai Chai Mongkhon,Ayutthaya
www.renown-travel.com
HISTORY OF AYUTTHAYAWAT YAI CHAI MONGKHON(วัดใหญ่ชัยมงคล))
- วัดมหาธาตุ 瑪哈泰寺(樹中佛陀,距今約有64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วัดมหาธาตุ 瑪哈泰寺位於素可泰歷史公園,興建於西元1374年(素可泰王朝時期)為大城府最早建造的高棉式佛塔之一。
高棉式佛塔,即「普朗」塔(英:Prang,中:普朗,高棉:ប្រាង្គ,泰:ปรางค์,是一個高大的塔狀尖頂,是高棉帝國印度教和佛教建築的共同元素),在高棉帝國崩潰後,由素可泰王國的建築大師融合原有風格、基本形態,並將其昇華為特有的泰式風格!建築材料不再是單獨的小砂岩塊,泰國人用磚或用灰泥覆蓋的紅土磚等技術來建造普朗塔;而這時寺廟的建築特色還有一個,就是寺廟的內室只能通過樓梯到達,瑪哈泰寺及柴瓦塔蘭寺均為風格代表。
而普朗塔建築發展到後期,大大的拓展了寺廟內室的空間,主要作用是在放置佛陀(佛像),衍生到近代,普朗的建築結構又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主體結構變得較為纖細,就像玉米穗一樣,最好的例子是曼谷的標誌性建築「鄭王廟(黎明寺)」、「玉佛寺」及「臥佛寺」等,都可看到這些來自於高棉風格衍變的特色普朗塔。
(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瑪哈泰寺,作者為「Tevaprapas Makklay เทวประภาส มากคล้าย」)
瑪哈泰寺共建有198座佛塔,其中主佛塔坍塌於大城王國第二十任國王「膺陀羅闍二世·頌曇,Songtham,ทรงธรรม」時期,殿內僅存支撐石柱可見,於西元1991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瑪哈泰寺,作者為「Ninaras」泰國考古遺址照片,註冊號碼CC BY 4.0)
瑪哈泰寺被考古學家推論為當年素可泰王朝(西元1238年-1438年) 的行政與信仰中心,素可泰王朝為泰族創立的第一個帝國,佛像雖然受到錫蘭與高棉的佛教藝術影響,但依然建造出「行走佛」佛像造形獨樹一格,充分體現佛陀慈悲與沉靜的力量,呈現出素可泰王朝獨特的佛教美學。
寺廟遺址中難得有幸免於難的完整佛像,若仔細觀察,其法相與柴瓦塔那蘭寺有些許不同,較為沉靜、沉穩。
西元1767年,大城遭緬甸軍入侵毀壞,放火焚燒寺廟佛像,王朝終致滅亡,僅留斷垣殘壁,所剩餘完整佛像寥寥無幾,可見當時大城府淪陷後文物遭受破壞的嚴重程度。近年經過考古部門的維護搶救,陸續在主塔地下七層發現大量的佛像、供桌及動物造型黃金貢箱等歷史珍寶文物,現多收藏在昭森帕拉雅國家博物館 พิพิธภัณฑสถานแห่งชาติเจ้าสามพระยา做長期展示。
瑪哈泰寺最受遊客青睞的莫過於佛殿前的「樹中佛像」,此佛像閉目安詳、沉靜從容,與無花果樹合為一體。(溫馨小提醒,與佛陀合照時,請蹲低或坐下,以表示尊重)
據傳當時泰緬大戰時,泰軍節節敗退,而緬軍為了展示軍威,便將大城佛寺裡石刻佛像的佛首盡數砍下,其中一顆佛首滾到了無花果樹的樹根底部,經年累月後,佛首被樹根包裹了起來,形成今日天然的「樹中佛」奇觀,引起觀光遊客爭相留影;當地人民則將這顆佛首視為神聖之物,緬甸政府亦曾在此舉行過多次皇家儀式,其對於兩國的宗教地位可見一般~
(部分資料參證維基百科瑪哈泰寺)
- วัด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 帕席桑壁寺(皇室墓園,原址為皇室宮殿,距今約有57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想必大家對วัด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 帕席桑壁寺並不陌生,大城的「阿育他耶歷史公園」各景點票券均以วัด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 帕席桑壁寺為代表封面。
原址為古時大城王國的皇宮,西元1448年,當時大城國王(大城王朝第九任國王「波隆摩·戴萊洛迦納」)在現址北邊新建了一座新的皇宮,於是該址即改為皇室御用寺廟,寺中並無僧人居住;此寺亦是泰國曼谷玉佛寺的原型。
帕席桑壁寺最著名的即是大家所見的三座「窣堵坡」,又稱「卒塔婆」,音譯自梵文的「स्तूप(stūpa)」,巴利文稱「Thūpa」,譯為「塔婆」,因為通常是置放高僧舍利子所用,中文即譯為「舍利塔」;是源於印度塔的一種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中亞國家及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較為普遍。西元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了大城府,燒毀了帕席桑壁寺,三座窣堵坡也被破壞,現在所見僅存的三座窣堵坡是西元1956年復原的建築。
最原先僅有「右一」和「中一」兩座舍利塔,上述大城王朝第九任國王「波隆摩·戴萊洛迦納」及第十任國王「波隆摩羅闍三世」逝世後,「波隆摩·戴萊洛迦納」的兒子「叻德沙達」(繼位為大城王朝第十一任國王,亦稱「拉瑪鐵菩提二世」)即在西元1492年建了兩座窣堵坡,以存放他父親波隆摩·戴萊洛迦納(右一舍利塔)和他哥哥波隆摩羅闍三世(中一舍利塔)的遺骨。泰國用佛塔存放國王骨灰的習俗即由此開始。
而最後一座舍利塔(左一),則是大城王朝第十一任國王的繼位者(บรมราชาธิราชที่IV)於西元1530年建造,主為存放他父親的遺骨。
วัด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音譯「帕席桑壁」寺,中文翻譯為「神聖莊嚴的寺廟」,其實是來自於寺裡供奉的佛像。西元1499年,大城王朝第十一任國王下令於上圖右側遺址處增建一座「vihāra」(vihāra為佛門術語,寺院、佛寺的別名,梵語翻譯為精舍,此為皇家禮拜堂),並打造一尊站立姿勢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代表佛像(泰文即有「神聖莊嚴」之意),佛像高16公尺,基座長8公尺,頭部長2公尺,寬1.5公尺,胸部寬5.5公尺。以青銅為核心,重量接近64噸,而其表面覆蓋著343公斤黃金,打造耗時超過三年。佛陀揭幕後,寺廟名聲就此傳開,寺廟即以佛像名字來命名!
自西元1600年起,後續的繼位者陸續的增建了其它建築(含最西側的大禮拜堂及三座舍利塔間隔的藏經閣或頌經堂),其輝煌程度在西元1767年緬甸入侵前達到顛峰,但隨之毀於無情的戰爭。泰緬大戰時,緬甸人將佛像黃金熔去,僅留青銅核心,因無法修復成原始狀態,後來被送往曼谷修復保存,並供奉在臥佛寺的其中一個佛塔。
背對著舍利塔,突然尋獲一尊靜坐的紅磚水泥塑像,由遺址尚依稀可推敲當時的榮景!
從大城城市建立到素可泰王朝終結(1350-1438年)是阿育他耶藝術的第一個階段,以本地傳統風格為主,亦同時受到前朝素可泰文化的強烈影響;到了第二個階段,即戰爭時期(1438-1628年),在多元文化的感染下,真正的「民族」藝術終於誕生,其在建築方面的一大特色即為「邦塔」,是素可泰文化中不曾有過的!
隨處可見幾近崩塌的佛像及大大小小的舍利塔群,由於現址曾是皇室宮殿,這些舍利塔可都曾存放過皇室宗親的遺骨。
當年何其輝煌、富麗堂皇的廟宇,如只也剩下斷壁殘垣保留至今,成為考古學遺址,令人不勝稀噓~
隨著鏡頭捕捉到的小松鼠,亦為古寺遺址增添了幾分生氣!
(部分資料參證維基百科帕喜善佩寺
阿育他耶王朝
阿瑜陀耶古城
波隆摩·戴萊洛迦納
Asia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Wat Phra Si Sanphet,Ayutthaya,泰國
HISTORY OF AYUTTHAYA WAT PHRA SRI SANPHET)
- วัดโลกยสุธาราม 羅卡雅蘇卡南寺(涅槃寺,大城臥佛寺,推判距今約有56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本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據泰文維基百科及相關網路資料推判,寺廟可能於大城王國早期建造,概於佛曆1995年(西元1452年)前後(即為大城王國第十一任國王期間,與帕席桑壁寺年代相仿);西元1767年泰緬大戰同樣遭受緬軍大肆破壞,大部分建築體被毀,現僅存部分基臺、一座幾近坍塌的普朗塔及寺廟西邊一尊長約42公尺、高約8公尺的臥佛(泰國美術部於西元1956年修復),泰人稱為「Phra Buddha Sai Yat」,意思是「地球的神殿」,而這尊臥佛也是全泰國最大的一尊室外臥佛哦~(不可不知冷知識:1、泰國多處都有臥佛,但是否跟我一樣以為臥佛是佛祖的睡姿?其實臥佛是佛祖涅槃(圓寂)時面帶微笑、雙眼微睜的情境,表達的是涅槃時刻的平靜安詳。2、泰國最大室內臥佛即為曼谷臥佛寺Wat Pho วัดพระเชตุพนวิมลมังคลารามราชวรมหาวิหาร;泰國最大室外臥佛即為大城羅卡雅蘇卡南寺วัดโลกยสุธาราม。)
在大臥佛前有一小尊的微型復刻版臥佛,是善心民眾所捐獻,提供給前來禮佛的信徒可以貼金箔,祈福、積德!
(上圖翻攝於RENOWN TRAVELWat Lokaya Sutha,上圖上方高塔即為普朗塔、普朗塔下方兩塊石碑為受戒廳界碑;一般用8個石碑來界定受戒廳的建築範圍,而第9個石碑比鑑界的8個石碑還要大,通常就埋在受戒廳的主佛像下方,多是用來界定距離與位置之用。)
由現場僅存的地基遺址來看,其建築格局及年代應與帕席桑壁寺相去無幾,其中包括臥佛、臥佛後方普朗塔、普朗塔前方的受戒大廳(剃度出家及任命僧侶的廳堂)與禮拜堂等,可臆測出其輝煌年代規模甚大;而今只剩臥佛、普朗塔以及零星幾座小塔遺址還稍微保留了當時灰泥裝飾的工法痕跡罷了~
佛陀法相慈詳安樂,枕臥蓮花,歷經數百年滄桑,笑看世代更迭,仍從容不迫,安然自我~
(部分資料參證泰文維基百科Wat Suwitaram
英文維基百科Ubosot
RENOWN TRAVELWat Lokaya Sutha
大衛營台灣人的上海狂想曲罗卡雅苏塔寺(涅槃寺) Wat Lokayasutharam
Asia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Wat Lokaya Sutha)
- 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帕蒙空博碧寺 (最大青銅坐佛,華麗工藝雕刻,推判距今約有48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說到帕蒙空博碧寺,就得順帶一提它與帕席桑壁寺之間的關係。話說帕席桑壁寺原址為古時大城王國的皇宮,西元1448年,當時大城國王(大城王朝第九任國王「波隆摩·戴萊洛迦納」)在現址北邊新建了一座新的皇宮,於是該址即改為皇室御用寺廟。而西元1492年起,大城王朝第十一任國王在帕席桑壁寺原址蓋了窣堵坡之後,帕席桑壁寺就成為皇室墓園了,主為存放皇室宗親遺骨。(詳見วัดพระศรีสรรเพชญ์ 帕席桑壁寺說明)
而經查Ayutthaya2020.com網路資料顯示,大城王國早期,皇家葬禮沒有專屬特定區域舉行火葬儀式,當國王去世時,再選擇一個特定地域進行相關葬禮儀式,而儀式結束後,火葬場即新建為寺廟,主用於禮拜、祈禱、祈福。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DRAWING OF AYUTTHAYA - JOHANNES VINGBOONS - Pub. 1665)
從歷史考古照片不難看出15、16世紀當時大城王國是何等風光~
(上圖翻拍自Google Map2015年2月阿瑜陀耶, 大城街景)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IHAN KLAEP (วิหารแกลบ))
另據大城皇家編年史(The Royal Chronicles of Ayutthaya)記載,西元1538年,時為大城王國第十三任國王(膠法,Chairachathirat,ไชยราชาธิราช)下令建造新寺廟(Wat Chi Chiang Sai,位於古時皇室宮殿,即帕席桑壁寺南方約50公尺處,現已廢棄,僅剩遺址基臺)、火葬場及舍利塔,而此佛陀的初始形象就是在此時由國王所繪製出來的。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IHAN KLAEP (วิหารแกลบ))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IHAN KLAEP (วิหารแกลบ))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AT CHI CHIANG SAI)
而到了西元1610年,時為大城王國第二十任國王(膺陀羅闍二世·頌曇,Songtham,ทรงธรรม)選擇將火葬區域限制在皇室宮殿中心附近(即為供奉大吉利佛寺廟原址處),於是下令將大吉利佛由東向西移動近百來公尺,並建造一座「曼達帕 mandapa(方形屋頂結構)」來容納並供奉此尊佛陀。
(在印度教寺廟中,曼達帕是一種華麗的門廊式結構,設置於寺廟的入口處,並由大型主柱支撐,柱上裝飾著的正是當時華麗的雕刻工藝技術。正常來說,一座大寺廟有著許多廳室,並因其場合及儀式而賦予不同的名字;如祈禱大廳(禮拜堂)一般建在寺廟的聖殿(即主殿)前面 。)
本寺以供奉著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青銅佛像而著稱,就泰文字意上有偉大、吉利之意,後人多稱「大吉利佛」。
大吉利佛高約12.45公尺(不含蓮花座臺)、寬約9.55公尺,是泰國最大的青銅佛像之一,主為磚石內部核心,再覆以青銅鑄成,歷經幾次大型翻修,最後表面才鍍上黃金,成了現今的模樣,確切建造的年代已不可考。據歷史研究資料顯示,大多認為是佛曆1991至2145年(西元1488至1602年,即為大城王國第九任至第十八任期間)的大城時期所建造的,這時期的佛像臉型多為方形鑄造風格,為前朝素可泰藝術的融合。
寺廟廳堂雖高,但不算寬敞,右側可見高僧頌經,並與祈福信眾席地而坐,由左側可簡單繞廳堂一圈,欣賞些許陳展古文物。
(上圖翻拍自泰文維基百科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然大吉利佛命運乖舛,不同於名字那般吉利,其正殿曾於十六世紀末遭雷擊引發大火而坍塌。
(上圖翻拍自泰文維基百科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後來雖於十七世紀初曾修復,但後來又毀於泰緬大戰之無情戰火!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
但何其幸運,緬軍大肆洗劫大城時,本寺僅寺廟被焚毀、大佛因其主體為磚及青銅,幸免於難,僅頭部及右臂被打破,整體尚為完整!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
西元1767年泰緬大戰時,緬軍攻入大城府首都阿育他耶,時為大城王國最後一任國王(波隆摩羅闍五世,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เอกทัศ)見大勢已去,秘密逃離了首都在現今邦芭茵縣(即邦芭茵夏宮及安娜教堂所在縣城)村落裡躲藏的十餘天,最終因斷糧而餓死。後被緬軍發現後將其屍體埋葬在大吉利佛前的皇家火葬場的土墩上。同年4月7日,阿育他耶被緬甸軍隊攻陷並焚毀,大城王朝滅亡。
時至18世紀末期,大城王國來興府(即為現今「噠府 ตาก」,府城西邊緊連緬甸克倫邦)副府尹鄭信趁著清緬第三次戰爭(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圍繞邊界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期間計發生四場戰事,最後雙方以簽訂和約收場)爆發,而緬甸大城駐軍大部被迫撤回抵抗清軍之契機,起兵反抗緬甸的統治,最終驅逐了緬甸軍隊,收復了大城,並下令挖掘波隆摩羅闍五世國王的屍體,舉行了火化儀式。(然大城因戰爭殘破不堪,鄭信沒有將都城定在阿育他耶,而是在吞武里,並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上圖翻拍自HISTORY OF AYUTTHAYA,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
西元1955年起,泰國政府著手翻修寺廟及佛像,西元1956年,緬甸總理於大城府進行官方訪問行程,期間亦捐款協助寺廟及佛像重建。另外,於1957年修復佛像期間,美術部在佛像左肩內部發現大量的小型佛像,現已分批移至大城的兩座國家博物館(พิพิธภัณฑสถานแห่งชาติ เจ้าสามพระยา Chao Sam Phraya、พิพิธภัณฑสถานแห่งชาติ จันทรเกษม Chandrakasem)展出。
西元1990年,大吉利佛基金會為了慶祝時為拉瑪九世王后詩麗吉(現為皇太后)60歲生日,向泰國美術部申請將大吉利佛鍍以黃金,以積德迴向福分給王后,經美術部同意後相關工程耗時2年完工,即為現今眾人所見佛陀法相及寺廟整體外觀,可見其輝煌時代是如何風光!
(部分資料參證泰文維基百科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英文維基百科Mandapa
Gopuram
中文維基百科厄伽陀
鄭信
清緬戰爭
วัดโบราณในพระนครศรีอยุธยา วัด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wikiwand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Ayutthaya2020.com Wat Mongkhon Bophit, Ayutthaya
HISTORY OF AYUTTHAYA 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วิหารพระมงคลบพิตร) WAT CHI CHIANG SAI WIHAN KLAEP (วิหารแกลบ)
Asian Historical Architecture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
- วัดไชยวัฒนาราม 柴瓦塔那蘭寺(亦稱貴妃寺,天生一對景點,距今約有380多年歷史)(Google Map
)
西元1630年,大城王國巴薩通王(ปราสาททอง,Prasat Thong,第四代國王)為了紀念居住在該地區的母親而下令開始建造寺廟,故此寺又稱「貴妃寺」。寺廟座落在昭拍耶河西畔,是大城府最雄偉美麗的寺廟之一,設計風格為高棉風格,為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亦有「小吳哥窟」美稱;其著名特色為塔群的中央是一座高棉式的大塔,四周有4個小塔,再外圍則有8個更小的塔及門,13座高塔群圍繞著120尊坐佛,而8個小塔中另端坐著12尊大佛。
主塔前方有兩尊保存較為完整的大佛,當地人遇佛日仍會前來禮佛祭拜的地方;我喜歡這側拍的感覺~雙眼靜閉、微帶笑容的佛陀,在面對緬軍無情戰火摧殘的當下,亦是如此從容不迫,微笑面對!
120尊坐佛圍繞著13座高塔群。
從斑駁的紅磚及殘破不堪的坐佛上,不難看出當時泰緬大戰的無情與殘酷~
端坐在8個小塔中的12尊大佛。
若少了主體建築物的保護,長年風吹雨淋,幾尊坐佛均已危危可及
柴瓦塔那蘭寺大大的突顯了當時的建築藝術風格(相關高棉式「普朗」塔沿革、發展及變化請參閱上述「瑪哈泰寺」內容,不再重複贅述),建築材料不再是單獨的小砂岩塊,泰國人用磚或用灰泥覆蓋的紅土磚等技術來建造普朗塔;而這時寺廟的建築特色還有一個,就是寺廟的內室只能通過樓梯到達,瑪哈泰寺及柴瓦塔蘭寺都是著名建築風格代表作品。
參觀當日不知是否因主塔正在維修,是暫時禁止進入的。
生意盎然的翠綠大樹和有著近4百年歷史的各式高塔有著明顯的對比!
提醒到訪的遊客們要注意,此寺占地面積頗大,而且沒啥遮蔽物,可別小看了泰國的太陽,請多注意補水及做好防曬工作喲~
而受到穿越劇「天生一對」的推波助瀾之下,遊歷貴妃寺有幾個不錯的選項:
- 在周邊商家租件「泰國傳統服飾」,漫步倘佯歷史園區更增添幾分詩情畫意。
- 品嚐在地傳統甜點「糖絲捲餅 โรตีสายไหม」,餅皮溫潤甜香、糖絲甜而不膩
,配上一杯泰國手沖咖啡,暢快、寫意。
(上圖翻攝自GOOGLE MAP,OpenRice)
在寺廟入口售票亭對面(過馬路請小心),即有一家小商家(非業配,純推薦),即有出租泰服服務、販賣糖絲捲餅及各式飲料,不必捨近求遠!
另外加碼再介紹各位幾間在大城販賣糖絲捲餅的名氣老店~若同行的友人多,可真要多買一點,一包三兩下可就吃光光了,離開了大城可就買不到囉~
- โรตีสายไหม อาบีดีน ประนอม แสงอรุณ(本店)
點擊有地圖連結
- โรตีสายไหมอาบีดีน-ประนอม(分店)
點擊有地圖連結
- โรตีสายไหมสีหมอก
點擊有地圖連結
- บังหมัด โรตีสายไหม
點擊有地圖連結
- บังดิน โรตีสายไหม
點擊有地圖連結
(部分資料參證維基百科柴瓦塔那蘭寺
英文維基百科Prang (architecture))
- 礙於時間的限制,無法把大城的各式著名景點一一走訪,上述各式特色景點不過列舉大端,按圖索驥也不致於走馬看花了!
- 走跳了一天,時間也幾近黃昏時分,收拾行囊返回曼谷吧~把對大城的感動留在下一次,再花些時間走訪這古色古香的美麗城市吧!
📌 喜歡小川文章的捧油們,別忘了 點閱 、 按讚 、 關注 並 分享 喲 ❤ 📣
📌 如果對泰國自助旅遊或一日行程有興趣的捧油,亦可參考下列文章喲 ❤ 📣
📍【泰國。北欖。一日遊】泰不思議華麗博物館三部曲!!!第三彈,最不尋常的三層樓建築「三頭象神博物館」!!!
📍【泰國。芭達雅。一日遊】泰不思議華麗博物館三部曲!!!第二彈,全世界最高純木雕藝術城堡「真理聖殿」!!!
📍【泰國。北欖。一日遊】泰不思議華麗博物館三部曲!!!第一彈,全世界最大的戶外博物館「北欖古城」!!!
📍【泰國。清邁。唯美浪漫慶典】幸福的天燈冉冉升起,滿滿的感動由然而生,此生必要到訪的泰國夜祭典「清邁水燈節」!!!
📍【追節慶。跳泰國。追星玩泰國】泰國第九世王升遐紀念日小長假期間必追節慶, เทศกาลออกพรรษาบั้งไฟพญานาค 解夏日火球節!!!🐍🎇🎆
📍 【泰國。達叻。象島。住宿分享】光是待在渡假村裡耍廢、慢遊,就是與家人相處最好的悠遊時光。
📍 【❤大話西遊之北碧、桑卡❤3天2夜番外篇】泰緬邊境的奇幻冒險旅遊🚙💨
📍 【❤大話西遊之北碧、桑卡❤3天2夜前導篇】從曼谷狂奔數百公里遠的北碧กาญจนบุรี及桑卡สังขละบุรี,累到嘴歪臉斜也值得到訪的外府秘境🚙💨
📍 【泰國。曼谷。暖武里。一日遊】想感受傳統水上人家的在地鄉村風情,到被昭披耶河包圍的獨立小島(陶瓷島)就對了!
📍 【泰國。曼谷。一日遊】不賣巧克力的Chocolate Ville,賣的是滿滿的浪漫歐式鄉村風!!!
📍 【泰國。大城。一日遊】一次做足功課~ออเจ้า~跟著我的腳步來大城,穿越交疊時空中來場歷史文化之旅吧!!!
📍 【泰國。大城。一日遊】皇室圖騰在外、花窗玻璃在內、黑白大理石交錯在下、大城時期佛陀在上,精緻細膩,獨一無二,值得探訪的安娜教堂!!!
📍 【泰國。大城。一日遊】享受彷彿置身歐洲的錯覺~造訪融合多元文化建築藝術的邦芭茵夏宮及安娜教堂就對了!!!
📍 【泰國。大城。一日遊】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來到大城一定要來大快朵頤的泰國蝦餐廳~ร้านอาหารกุ้งเพื่อนแพรว閃亮亮蝦朋友餐廳~
📍 【泰國。曼谷。北欖。一日遊】傳說中的曼谷世外桃源、曼谷綠肺,週休六、日騎單車一日遊的最佳選擇~一起來場森呼吸~
📍 【泰國。曼谷。一日遊】曼谷一日遊,水上市場、美功鐵道,怎麼排最順、怎麼玩最經典!
📍 【泰國。曼谷。住宿。水門市場周邊】曼谷水門市場周邊住宿篇。給想逛街逛到腿軟的朋友另一個住宿參考選擇!
📌 如果對泰國節日、慶典有興趣者,也觀迎參考小川的泰國節日簡介 ❤ 📣
📍 【泰國。華人。節日文化】"泰"不一樣的「端午節」,究竟有什麼不同?!
📍 【泰國。湄公河泰寮邊境。節日文化】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湄公河世界奇觀 เทศกาลออกพรรษาบั้งไฟพญานาค 解夏日火球節!!!
📍 【泰國。華人。節日文化】想過"泰"不一樣、"泰"特別的中秋節?!
📌 如果對泰國佛牌有收藏興趣者,也觀迎點閱小川的泰國佛牌簡介 ❤ 📣
📍 【泰國。文化。佛牌簡介】成功佛 พระพุทธชินราช
📌 對傳統民間信仰也有研究的捧油,小川也有體驗了一場國家級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之旅,亦歡迎大家點閱 ❤ 📣
📍 【白沙屯拱天宮。徒步進香。北港朝天宮】菜鳥徒步進香初體驗
📌 對艾多美國際網絡超市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小川全球團隊,讓我們跟著艾多美全球腳步一起努力吧 ❤ 📣
📍Atomy 艾多美是什麼?消費=投資=創業 您一定要經營艾多美的理由!!!
📍อะโทมี่ คืออะไร ? Atomy艾多美是什麼?
📍อาณาจักรห้างสรรพสินค้าออนไลน์คืออะโทมี่ไทยแลนด์
📍แผนการตลาดอะโทมี่ Atomy Marketing Plan
📍เครือข่ายการช้อปปิ้งไลฟ์สไตล์แต่งหน้าความงามของนานาชาติอะโทมี่ ใครใครก็ทำได้ และง่ายเหมือนกินกล้วย
工商時間
艾多美(Atomy)主要銷售韓國原子力研究院(KAERI, 國家級研發單位)與韓國科瑪公司(KOLMAR, 世界級美妝大廠)共同合作設立的韓國科瑪BNH公司(Kolmar BNH Inc.)所生產之產品。
艾多美臺灣官網網址:http://www.atomy.com/tw/Home/
💗 零元創業|自然消費|分享經濟|青年創業
💗 韓系美妝|在家工作|網路創業|二度就業
💗 網路|大眾|精品|百貨
📣 全球首創現金回饋網路商店
📣 實體店舖的消費點數
📣 百貨公司的高級品質
📣 大賣場的便宜價格
📣 網路購物的便利性
📣 組織行銷的倍增與獎金回饋
艾多美臺灣官網網址:http://www.atomy.com/tw/Home/
訪客帳號:S7813626
訪客密碼:123456
想諮詢推薦人並瞭解註冊相關事宜
免入會費、免重消、免業績
可掃描QR CODE或是加入LINE好友亦或在下方留言
LINE ID:atomy1234
想瞭解更多艾多美介紹在這裡,趕快點進來吧!
免入會費、免重消、免業績,還不快來看看!
【艾多美。美妝。生活。網購】艾多美美妝生活購物網商機說明
點擊有介紹連結
工商時間